第439章 盐利-《大明风流有几个男主角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前门大街上人头攒动,行人熙熙攘攘,与朝阳门内外云集的饭庄,酒楼,青楼妓馆不同。
    这里却是小商铺,杂货铺林立的平民区。
    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小商铺,售卖着百万人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,红烛黄纸,婚丧嫁娶所需物品一应俱全。
    而沈烈沉着脸,穿着御赐飞鱼服,带着一行人在长街上快步前行,在晌午时分来到了一家大盐铺门前。
    杀气腾腾。
    而周围行人纷纷闪避,躲在远处议论着……
    巷子里。
    则有几个负责盯梢的东厂番子,带着长随快步赶来,向着沈烈,田洪等人行礼报告。
    “参见大人。”
    沈烈点点头,轻声道:“李槐呢?”
    几个番子向着那大盐铺使了个眼色,轻声道:“在里面呐。”
    沈烈便站在大太阳底下。
    抬起头。
    用森森目光看着“蒲州盐行”四个金灿灿的大字。
    沈烈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。
    现如今。
    这可是整个京城最大的盐铺,而整个京城总共有多少盐铺呐,大大小小至少上千家。
    正如《大明会典》所言。
    “天下盐商不止数万家,天下盐店不止数万处。”
    世人皆知盐业暴利,可到底暴利到什么程度呐?
    绝对超过后人的想象!
    从盛唐开始后的悠悠岁月里,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谁占据了盐业贸易,谁便可以富甲天下。
    从大明早期的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,到晋商崛起后的蒲州首富,无不是富可敌国!
    这古时候的盐商呀。
    真是穷的就只剩下盐和钱了。
    并且不管是历朝历代,哪一个时期,这盐业以及盐业带来的赋税,可都是一个王朝的命根子。
    “天下之赋,盐利其半。”
    早在盛唐,盐业的发展就已经相当兴盛了,当时盐税已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。
    这些盐商缴纳的盐税数额大,不管是皇上修建宫殿、还是朝廷补充军饷,都得靠盐税。
    有时甚至可以抵当朝廷官员一整个月的俸禄。
    宋朝也是如此。
    甚至精明的宋人还发明了盐引,还是宋代头号大奸臣蔡京发明的……
    甚至于。
    这个极为天才的大奸臣,还将盐引分成了长期盐引,以及一年期的盐引,半年期的盐引。
    这是什么?
    这分明便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债!
    从盛唐时。
    第(2/3)页